广州市番禺区金沙丽水伟才(国际)幼儿园

咨询热线: 020-39180839

家园共育丨一千种家长需要一千种沟通方式
作者:本站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9-10-30 浏览次数:31674
 

 

 

 

 

某日,在幼儿园晚餐前的活动中,元宝看不到老师展示的作品,情急之下将前面的军军推倒。主班老师抱起军军,发现他眼角破了皮,马上把他送往医务室检查,并通知双方家长。


放学时,军军妈妈先进入班级,老师告诉她军军并无大碍,只是眼角下方皮组织破裂了。军军妈妈认为,男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很正常,并鼓励军军主动和元宝说话。


但稍后到达的元宝爸爸向老师了解情况后,非但没向军军和军军妈妈表达歉意,还一脸骄傲地说:“我儿子力气太大了!”随后便想带孩子离开。此时,主班老师示意元宝爸爸留下谈一谈。


起初,元宝爸爸很不耐烦,认为孩子推了人但没出事,没什么大不了。主班老师先表扬了元宝,指出他在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,愿意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。元宝爸爸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,并开始侃侃而谈元宝的表现欲。


在元宝爸爸停下的间隙,主班老师开始询问元宝平时在家的情况。元宝爸爸告诉老师元宝平时在家会提出一些小愿望,大人一般都会尽量满足他。


老师告诉元宝爸爸,正因如此,元宝才没意识到在集体中要与小伙伴协商。如果他能告诉军军自己看不见,或许军军就会给他让道了。


老师还进一步向元宝爸爸普及了“延迟满足”这一概念,并解释了这种自控能力与幼儿同伴交往、人际关系协调的关系,并提醒元宝爸爸注意元宝在幼儿园的交友情况。老师发现元宝爸爸开始有了一些思考后,结束了对话。


后来,元宝与同伴又发生过几次冲突,主班老师多次对元宝进行指导并与家长沟通后,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。


上述案例呈现的故事虽小,但也让老师们意识到,在处理幼儿与同伴的关系问题上,许多家长还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。他们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处事方式,甚至影响幼儿间友谊的小船驶向何方。


而家长的处理方式不但与自身的教育理念相关,也与教师的沟通方式与沟通能力密切相关。教师只有明确不同类型家长的性格与行为特点,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,转变其错误理念,从而更好地为幼儿的友谊之船护航。


 

以执着化解溺爱

 

对于溺爱型家长,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执着。溺爱孩子的家长最明显的特点是“护短”。在他们眼中,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,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向孩子渗透“不能吃亏”的观念。


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,如果“吃亏”,就会训斥别的幼儿,甚至亲自动手教训;如果理亏,则会帮幼儿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。


在幼儿园中,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时,不愿意妥协,要求他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准,一旦事与愿违,便不依不饶。



就像案例中元宝的爸爸,仅仅将这次意外归结为自己儿子力气大,而不思考儿子动手的原因。这种溺爱的做法不但不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,还会使其以后在遇到问题后只能发泄或逃避,而不是解决问题。


面对溺爱型家长,教师在与其沟通时需要做好“马拉松”的准备。教育理念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想短时期内让家长发生改变是很困难的。


教师在平时可以多多记录幼儿的生活细节问题,搜集相似案例,主动与家长锲而不舍地交流。


在与家长交流时应注意使用“欲抑先扬”的技巧,从充分肯定该幼儿的优点入手,再旁敲侧击地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其他幼儿的差距,从而引起家长注意。只有当家长真正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时,才有可能转变态度,减少溺爱。

 

以从容面对强势

 

在教养孩子过程中,另一种典型的家长是强势型的。他们对待幼儿十分严苛,喜欢单方面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,如果幼儿不按他们的意愿行事,家长就会采取训斥、打骂等处罚措施。幼儿为了避免接受处罚,就会形成唯命是从的习惯。


这种独断专行的家长经常忽略幼儿内心的情绪波动,即使发现幼儿之间产生矛盾,也只会下达简单的“和好”命令。


长此以往,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后大多“委曲求全”,以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。默默忍受使他们处于人际关系圈中软弱的地位,长期压抑情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。


家长对待幼儿的这种强势姿态也会体现在与教师的沟通中。这些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教师,通常会主动联系教师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指手画脚。比如有家长会说:“我家孩子和某某闹矛盾了,老师你应该帮忙调解,孩子们都小,他们不懂。”


面对持这种教育观念的家长,教师应从容、自信,将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结果如实告诉家长,并做出客观评价,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自信。家园共育意味着在幼儿教育中家长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,教师虽然不是“绝对权威”,但也不能“唯家长命是从”。


对于气势强大的家长,教师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不卑不亢,用“您看这样行不行”“您觉得这样好不好”等商量式口吻来应对,让他们认识到幼儿是有能力自己解决同伴间的矛盾的,成人不应过多干预。


同时,对于这类家长,还应引导他们多与幼儿沟通,以便使幼儿敢于对家长敞开心扉,敢于抒发内心的情感。

 

以微笑缓解粗暴


在家园沟通过程中,还有一类家长是较难沟通的,那就是粗暴型家长。这种家长大多脾气暴躁,遇事不听解释,处理事情方式简单,更不善于与幼儿交流,在平时的教育中爱向幼儿渗透“反击”意识。


比如当幼儿摔倒大哭时,这些家长便会说:“都是桌子的错,我们打它。”但家长不知道,幼儿会从他们的做法中习得处理同类事情的经验。当他再次遇到被欺负的情况,即使对象是人,但他也会模仿上次的行为,对人进行反击。


在幼儿园中,这类幼儿遇到事情后同样不愿妥协,但不同的是,他们不会等待他人帮助解决,而是以自己的方式“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”。受到欺负后,他们的第一需求并不是道歉,而是从“公平”的角度欺负回来。这类幼儿既没有压抑情感,也主动解决矛盾,但方式过于激进。


简单粗暴型的家长在发现幼儿受委屈后,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不会理智地分析问题,第一反应通常是对教师兴师问罪。“凭什么我的孩子受委屈”是他们习惯的开场白。成人之间的矛盾尚且不能黑白分明,何况是稚嫩的孩童?

面对这种家长,幼儿教师应用微笑来缓解其负面情绪,以聆听者的态度应对家长的发泄。当家长从教师的耐心中看到对自己的尊重,情绪就会有所缓和,此时,教师可以向家长陈述事情的原委,与家长沟通如何帮助幼儿再次搭建友谊的桥梁。


其实幼儿的豁达成人往往都叹为观止,只是由于经验不足,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“橄榄枝”和“台阶”。


当然,现实中家长的教养方式多种多样,幼儿发生冲突与矛盾时,容易出现沟通难题的家长远不止以上三种,有的家长展现的教养方式也可能是某几种的结合。


如同人的性格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,家长也同样如此,幼儿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与家长沟通的技巧。只有把准不同类型家长的“脉”,教师才能“对症下药”。


总之,有一千种家长就需要教师有一千种沟通方式。